评级差的银行会及时采取风险纠正措施。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最近几天发布《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号文件,对银行机构的监管和评级进行了总体规范。
评级方法设置了公司治理和管理质量,资本充足率等9个要素,将监管评级结果分为1—6级和S级监管部门要根据银行的评级水平,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和行动,对评级较差的银行及时采取风险纠正措施,注意提前介入
高度重视公司治理。
根据《办法》,商业银行监管评级要素包括资本充足率,资产质量,公司治理和管理质量,盈利能力,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数据治理,信息技术风险和机构差异化要素。
从评级要素的内容来看,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分析,与现行监管评级规则相比,评级要素的主要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将原来的管理质量要素改为公司治理与管理质量,占比20%,在9个要素中最高,充分体现了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高度重视。
第二,增加了数据治理的新要素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对商业银行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表明监管部门将加强数据治理和监管,提高商业银行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作为判断银行风险管理状况的依据
第三,新的制度分化要素此前,差异化监管原则已在《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办法》等文件中初步体现,此次增加制度差异化要素有助于进一步实施差异化监管
注意早期干预
评级方法明确,商业银行监管评级结果分为1—6级和S级如果评级为1—6,则数值越大,机构的风险越大,这就需要更高程度的监管关注正在进行重组,被接管,退出市场的商业银行,经监管部门认定后直接划入S级,不参与当年监管评级
根据评级方法,监管评级结果应作为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状况,风险管理能力和风险程度的主要依据其中,综合评级结果为5级,6级,表明该行为高风险机构评级为5级,表明该行业绩极差,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需要采取风险处置或救助措施,避免破产风险评级为6级,表明该行存在的问题极其严重,可能或已经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消费者和该行其他客户的合法权益,或可能严重危害金融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关于监管措施的设置,中国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评级方法要求监管机构根据银行评级水平和逐步加大监管投入的原则,采取相应强度的监管措施和行动需要关注评级较好银行可能存在的弱点和风险苗头,加大监管跟踪和风险预警力度,对评级较差的银行也要及时采取风险纠正措施,注意提前介入,避免风险恶化蔓延,防止潜在风险演变为严重问题,对于经历过信用危机,严重影响银行消费者等客户合法权益和金融秩序稳定的银行,要稳妥制定和实施风险处置方案,根据具体条件和程序安排重组,接管或退出市场
动态调整评分结果。
上述负责人表示,为确保对银行风险有重要影响的突发事件和不利因素得到重新考虑
关于评级结果动态调整机制,在年度评级之间,对于风险或管理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银行,在充分事前评估并制定完善工作方案的基础上,监管机构可以按照规定程序动态调整银行最新监管评级结果,以增强监管评级的及时性和敏感性,为及时有效采取相应监管措施提供依据。
"限制和动态调整机制有助于提高评级的及时性和敏感性."但董希淼认为,限制性规定和动态调整的相关规定比其他规定更加灵活,应进一步细化,提高严肃性和确定性,对受限制或调整的银行应建立投诉机制。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