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7月16日启动,至今已满月碳排放权交易作为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市场机制重大制度创新,不断引起市场关注
8月16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收盘价为51元/吨,较碳市场上线时的开盘价48元/吨上涨6.25%截至8月16日,CEA在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达701.88万吨,累计成交额3.55亿元与首日410.4万吨的交易量相比,上市协议交易量逐渐下降,多个交易日的交易量仅为2万吨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碳市场的交易情况总体符合预期根据各地试点运行的以往经验,碳市场交易高峰往往出现在实施期之前实施期前,全国碳市场交易预计活跃,价格将上涨根据《关于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工作安排,9月30日全国碳市场配额获批,12月31日执行支付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交易量低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碳市场交易启动不久,很多企业正在开户过程中,目前企业交易开户率在80%左右,另一方面,参与交易的企业大多没有参与当地试点交易,对碳交易相关流程和管理方法的了解还比较欠缺,参与交易的意愿有待提高赖晓明指出,一个高质量的碳市场要有明确稳定的政策,健全的法律法规,稳定的价格波动,避免市场大起大落我们要尽量避免单边上涨,单边下跌和市场在一个阶段的剧烈波动,这些都不是一个健康成熟市场的表现同时,市场的价格信号要清晰有效,有助于引导企业节能减排,引导资本技术投资应对气候变化
同时,全国碳市场参与者数量和交易品种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易活动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研究院管理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董指出,目前全国碳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仅限于排放控制企业,专业碳资产公司,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暂时还没有获得碳交易市场的入场券,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本规模的扩大和市场活跃度的提升
不过,全国碳市场建设也在稳步推进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斌此前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尽快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建立健全全国碳市场联合监管机制,加强对全国碳市场各环节的监管,有效防范市场风险在发电行业碳市场运行良好的基础上,扩大行业覆盖面,逐步纳入更多高排放行业,逐步丰富交易品种,交易方式和交易主体,增强市场活跃度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刘功润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碳市场规模巨大,但整体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应地,中国当前碳市场的金融化程度有待提高
作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市场,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和资源配置作用,引导资本进入低碳环保领域,将极大促进我国绿色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增长。刘功润指出,充分发挥碳市场价格和价值发现功能,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核心话语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