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关键,而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为民营企业“解渴”。《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作了全面、具体的部署,其中就完善对民营企业融资支持部分,各金融机构正将这些融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陆金所控股旗下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简称“平安普惠”)多措并举,列出广度、深度、精度三张“清单”,建立小微金融服务长效机制,优化小微金融服务生态,提高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有效性、精准性。 扩广度,让小微“敢贷、愿贷、能贷、会贷” 小微企业规模小、信用度低、抗风险能力弱等原因,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也造成了小微融资服务继续下沉的樊篱,限制小微融资质效的持续提升。在政策推动下,小微金融已经从信贷“独木桥”发展成金融“立交桥”,银行、担保、保险多方合力构建“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小微融资支持长效机制。 通过融资担保模式解决小微融资难题,是金融支持小微的独特模式。据陆金所控股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持续推进旗下融担公司100%增信的业务模式,不断加大担保比例。所谓100%担保的业务模式,即平安普惠与银行进行“银担合作”并不断加大担保比例,减少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顾虑,助力合作银行“愿贷、敢贷”,扩大小微融资的覆盖面;对于银行来说,可以破除与小微企业之间的隐性壁垒,为产融双方提供精准对接,提高融资效率;对于平安普惠来说,新业务模式夯实担保责任,获得广大合作银行的认同。财报显示,陆金所控股(不含消费金融子公司)所赋能新增贷款的风险承担比例由去年同期的21.7%上升到39.2%,目前已与中国超过91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作为资金增信合作伙伴,其中许多已合作超过3年。 挖深度,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科技创新是金融服务的护城河,平安普惠加速数字化转型,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提升小微服务力度,提升融资担保效能,立体化拓展小微金融服务半径。 平安普惠基于小微群体的融资需求和信用特点,发展出与传统金融机构差异化的全流程获客、风控和科技能力,以“全线上业务流程+线下咨询服务”模式覆盖各类小微人群,让服务小微更加灵活,同时客群更加下沉,在助力中小银行深耕本地市场,在服务长尾小微融资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贵州一家农家乐老板为扩大经营范围,在手头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希望通过贷款的方式实现改造升级,但是传统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流程又复杂冗长,让他打起了“退堂鼓”。在朋友的推荐下,向平安普惠的咨询顾问致电咨询,通过沟通了解后,选择了适合的融资解决方案,并在平安普惠陆慧融APP提交申请,且在当天放款,最终顺利扩大了民宿规模。 此外,平安普惠推出的业内首个AI智能贷款方案“行云”,通过拟人AI客服“小惠”全程与客户“面对面”服务,截至到2023年7月底已累计服务客户74.7万,客户累计获得借款1994亿元,申请流程平均耗时降低31%,断点数改善50%。 瞄精度,轻装上阵聚焦“靶心” 在强大的科技和数据能力的支持下,平安普惠一方面降本增效,轻装上阵;另外一方面,聚焦小微企业多个重点领域精准滴灌,与小微企业携手共赢。 模具被誉为“工业之母”,而浙江则是我国压铸模具企业的集聚地。随着我国前些年的高速发展,国内的模具行业也得到快速扩张,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浙江某模具厂老板,在经历了盲目扩张后,急需一笔资金进行企业转型升级。 平安普惠始终关注各类市场主体优势能力和资源,调整布局聚焦重点地区小微企业、关键人群精准支持,线下咨询团队对小微聚集的区域进行密集走访。最终,模具厂在平安普惠的积极帮助下解决了资金难题,完成了工厂的产业升级。 助力小微企业,激活民营经济活力不是一蹴而就,而需要持续用力。长效机制下,平安普惠做到了服务小微有广度、有深度、有精度,并以科技加持、用模式帮扶,不断探索服务小微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