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工信部发布了全国光伏制造行业最新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今年9—10月,我国光伏制造业保持高位运行,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60%。今年前十个月,全国晶硅电池产量累计超过403GW,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达到429.9亿美元。 另一方面,行业咨询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发布最新数据显示,光伏产业链价格仍延续小幅下行势头,国内182mm PERC单面组件价格报0.9元—1.08元/瓦,TOPCon组件价格报0.93元—1.15元/瓦。但N型硅料的价格连续两周跌幅不到0.2%,有望在短期内维持稳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分析,目前P型硅片面临亏损,N型硅片略有毛利,N型产品对P型产品的替代速度加快。 老旧产能出清,先进产能替代加速 有业内人士表示,不能仅仅通过价格来衡量一个市场。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下降,除了因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更是因为持续技术进步带来“降本+升效”,给下游客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让整个光伏行业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大,成为经济进步的新动能。 InfoLink判断,当前各电池厂家的库存水平仍不一致,部分厂家库存缓慢上升,其中以PERC的库存为多,不乏厂商将老旧PERC产线关停以避免持续的现金亏损。 但另一方面,厂商对先进产能的争夺仍然值得关注。今年9月29日,晶科能源“年产56GW垂直一体化大基地项目”在山西综改示范区开工。 在近日举行的COP28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表示,光伏打破了能源的资源禀赋垄断性,具备了广泛适用性、普惠性、公平性,未来,随着光伏技术提升、成本降低,光伏+储能、光伏+水泵等全方位的光伏+应用将会在南南地区更加广泛地铺开,成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动力。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近期也公开表示,光伏行业已成为中国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应思考如何融合创新、应变突破,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产业。 降本增效仍是主旋律,关键设备厂商前瞻布局 光伏行业发展的核心是“降本+升效”、降低度电成本。业内人士表示,在光伏全产业链里,多晶硅料、拉棒切片、组件环节等技术路线相对成熟,电池片量产效率提升,成为光伏行业发展的关键。 PERC电池由于其转换效率已接近理论极限值(24.5%),无法进一步满足光伏“降本增效”的目标和要求,成为本轮产能过剩的重灾区。而新型高效电池片技术加速产业化,成为光伏玩家的必争之地。 N型分支中的TOPCon电池,因其与现有PERC产线兼容性高、产业升级成本低,成为众多传统厂商、新玩家的核心阵地。目前主流玩家厂商TOPCon量产转换效率已突破25.5%,并处于不断提升过程中。 根据上市公司的公告,晶科能源累计35GW TOPCon已达到满产状态,钧达股份18GW TOPCon已达满产,淮安基地一期13GW TOPCon其中一半已实现达产。晶科能源也表示,行业N型 TOPCon 先进产能总体供应仍然较为紧缺,公司四季度整体产能利用率处于高位。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高端先进产能不存在过剩的情况,未来TOPCon将继续向双面结构、叠层迈进,还有更新的技术路线钙钛矿领域。 而持续的技术进步离不开设备、材料等产业链上企业的共同努力。在突破新技术的道路上,高效光伏电池片核心工艺设备是其中的核心,其性能决定了生产的连续性、稳定性、效率和质量的高低。在TOPCon的产业化过程中,国内高端装备制造商拉普拉斯等企业提供的硼扩散设备和 LPCVD 设备就解决了量产过程中的实际难题,才推动其规模化量产。 而TOPCon 电池片量产转换效率由 2022 年的 24.5%左右提升至目前的25.5%以上,也受益于设备的更迭,目前拉普拉斯的设备已经先后10余次帮助下游客户刷新TOPCon光伏电池片转换效率的世界纪录,并在TOPCon、XBC等先进技术实现规模化投产和量产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台台智能制造设备,正驱动光伏产业迈向技术新台阶,而智能制造的受重视程度也日益提升。12月5日,《深圳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的若干措施》正式印发,提到鼓励企业积极部署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等智能制造装备。从全国来看,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已经超过3.2万亿元。国海证券研报表示,随着产业数字转型推进,智能制造将成为趋势。 而在光伏领域,作为“智能制造担当”的光伏设备企业正形成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国信证券研报表示,光伏行业技术迭代较快,下游硅片、电池片、组件厂商进行技术更新时优先选择与设备端龙头共同研发,进而形成强者恒强的特点。在这种格局下,已完成对TOPCon等技术路线主流厂商覆盖的拉普拉斯等企业有望维持领先地位。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