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不感兴趣的专业是一种煎熬 如果时光能够回到四年前刚进入大学的一刻,我更想抛开一切世俗和功利的考虑,毫不犹豫地选择地理专业,将来做一名有情怀的高中地理老师。 -- 每到凌晨,当我从电脑前抬起敲代码敲到酸痛的手臂,揉揉疲惫的眼睛,听着早已入睡的室友平稳的呼吸,都不免长叹一口气:大学里最大的遗憾,莫过于选了这个需要熬夜到秃顶的计算机专业,不得不与喜欢的领域擦肩而过。 大学4年,我的时间被必修课塞得满满当当,学数学、写代码、和各类算法亲密接触,无时无刻不背着电脑。少得可怜的闲暇时间里,我只能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站在讲台上,给孩子们讲解地理的场景。 是的,我喜欢的专业是地理。小学时跟着爸爸出差,他开车,我则在旁边帮着查看地图路线:走哪一条路更近?近的路会不会经过山区?错综复杂的地形图似乎富有无穷的魅力。 中学时,《国家地理》杂志成为我的心头挚爱,绚烂的行星轨迹、交错的河流在摄影师的镜头下所展现出的惊艳的美,令我萌发了要深入探究的念头。当年的中学地理老师时常带着一身酒气来上课,但我依然很喜欢他在黑板上画出的地球运行轨迹,从没在上课时走过神儿。 整个高一,我的文科六门排名一直比理科六门排名高。但在那场决定文理分科的考试后,爸爸说:“男生还是学理科吧,学了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向来被称赞听话和懂事的我,只能乖乖顺从。现在看来,以高中学生的信息封闭程度和中国家长的凭感觉下判断的状态,让刚刚18岁的学生自主选择,未免残酷了一点儿。 文理分科的结果,便是再也上不了心爱的地理课。好友去了文科班,每次月考完后,我都会向他借来地理试卷自己做一遍——这听上去实在有点奇怪,但于我而言,做地理卷子俨然成为一种享受。在那段与世隔绝,和高考殊死搏斗的日子里,挑战地理真题给我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是真实存在着的。 而成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高考后填报志愿,学地理的念头在我心里浮浮沉沉,父母劝我读香港的大学的话语时不时在耳旁响起:“去香港吧,计算机专业前景光明,有利于将来出国。”我像3年前文理分科一般顺从,填上了港校的提前批志愿,并被计算机科学专业录取。内心想学地理的呐喊声被现实逐渐淹没,在前途面前,孩子并没有和家长对抗的资本。 理工科课程多,学分紧,几乎没有时间修其他课程,更不能转专业。而事实证明,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上着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课,本身就是一种折磨。我对上课学的内容感到无聊,以至于大多数时候都在发呆。对于实验室里的科研和实习项目,我只能努力把它们当作一个个必须完成的任务,擦着截止日期做完。任务完成后,尽管我内心知道它不够完美,却也没有动力去思考如何优化。我似乎成为一条没有梦想的咸鱼,在泥潭里苦苦挣扎,只堪堪维持着生命。 反观同专业的其余14个内地同学,似乎除了我,大部分都是真正热爱计算机专业,业余时间还爱自己捣鼓编程。这些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要什么,并能为之付出努力的人,实在令我羡慕至极。 朋友问我:“你为什么不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做感兴趣的东西呢?按照你高中对地理的喜爱,完全可以搞地理研究呀。”可我所在的学校没有地理专业,我连旁听的可能都没有,除了转学,永远不可能再系统地学习地理。在繁重的专业课之余挤出时间继续阅读深爱的地理杂志,是联结我和地理的最后一条线。 当你已经踏上了一条人人艳羡的路:有竞争力的名校、热门的方向、光明的前景,再想要推翻一切重来,周围的阻力和自己内心的阻力都太大。而我,是一个被阻力吓坏而难以做出改变的胆小鬼。 如果时光能够回到4年前刚进入大学的一刻,我更想抛开一切世俗和功利的考虑,毫不犹豫地选择地理专业,将来做一名有情怀的高中地理老师。比起整日对着冷冰冰的电脑编程,学校节奏紧张而充满人情味。我更想像当年我的地理老师一般,交给学生我所热爱的知识,看着他们长大毕业,有能力追求自己热爱的事物。 人的一生会有很多如愿以偿,也会有无数求而不得。在现实面前,追求梦想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时代从没停止过飞驰的脚步,人们却在变得更加迷茫和浮躁。或许我们都需要更多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停下来想想自己为何而来,才能不留遗憾。 江尤 来源:中国青年报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