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那阳江市阳东区红丰镇塘围初级中学办公室副主任施美满既是施力者,又是受力者。
从事教育工作27年来,施美满一直扎根农村乡镇,其间她忍受常人所难忍受的身体不适,远赴西藏与新疆教育支援,只为践行自己的执教志愿:“农村孩子读书太不容易了,我能教好多少是多少”。
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她总会强调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尽了职的老师而已”。她觉得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在她的影响下,有的学生打开心结考上城里的大学,有差点被开除的顽皮孩子洗心革面开创了一番事业……
一个“普通老师”,却做了少有人做的并不普通的事情。她的奉献和努力也得到了认可,先后获得“南粤优秀教师”“阳江市优秀教师”以及“广东省教育援疆‘五个一工程’先进标兵”等称号,2021年还被评为“广东好人”。直到现在,她还在乡镇教师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当年从老师那里得到爱与鼓励的施美满,如今又把一份份爱与希望传递给了乡村的孩子们。
1978年,施美满生于广东阳江一个偏远山村。那时,阳江还没撤县建市,是以农业为主的县城。对当地人来说,读师范类学校出来当老师已经是很不错的出路了。
但对施美满来说,这条路走得磕磕碰碰,因为学费问题多次差点中断学业。“升初中的时候,父母告诉我没钱读了,当时就很难过。过了两三个星期,姐姐在外面工厂打工,向工友借了几百块给我,这才让我赶上了升学的末班车。”她回忆说。
好不容易到了中学,施美满十分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在学业上非常用功,希望以好成绩回馈家人、延续自己的读书梦。但是临近初中毕业,家境的困窘再次横亘在眼前。眼瞧着这次真没希望了,她就找了个厂子开始打工。
但她的老师始终没有放弃。施美满回忆道:“我老师一直在做我父母的思想工作,帮我们东凑西凑的,又把学费给凑齐了,于是我去读了师范学校。不怕你笑话,我从此就有了当老师的梦想,我也要像我的老师一样当个好老师。”
入读阳江一所师范学校后,施美满更加努力,也吃了很多苦头,最终顺利完成了学业。
毕业后,施美满被分配到阳东区塘坪镇白石小学,此后8年间,她一直任教于阳东区各乡村学校,直到2006年调至红丰镇塘围初级中学,一干就是18年。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的家庭条件、学习环境,都和城里存在一定差距。乡镇教师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尤其在粤东西北地区。这些年,阳江市阳东区红丰镇塘围初级中学已由原来的乡村中学变成跟城镇接轨的学校,学生越来越多了,达到了2000人,但师资还是有缺口,年轻老师大多到县城里面去了。在施美满看来,乡村老师除了要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外,更需要耐心和爱心。
老师身兼多科在乡镇学校是很常见的事。施美满教过英语、语文、历史,有时候一年就要教三四个班,一个班五六十个学生。从教近二十年来,她教过的学生数不胜数,但回忆起来还是如数家珍。
比如,有一名学生曾因家境原因心情郁郁寡欢,学习上也找不到方向。施美满便和学生促膝谈心,了解到这名学生希望读高中考大学,但是家里并不支持,想让她念完职高后出去找工作。施美满用自己的经历开导、鼓励她,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心意努力用功,直至考上县一中,最后考上大学本科,如今在深圳一家公司当上了经理,每年都会找施美满分享现在的生活。
最令她印象深刻,也是最头疼的,是一名差点被学校开除劝退的调皮男生。当时作为班主任的施美满急得多次找校领导、请求学校再给机会,并在教育这名学生的时候忍不住掉泪。“当老师就是有‘护犊子’的感觉,自己的孩子我还是要护住他。那孩子刚读初二,把他劝退了出到社会,可能就真的糟糕了。”
怀着这样朴素的想法,这个学生后来被记大过留在了学校,施美满一直留心关注。这个男生毕业后还当了老板,一回老家就会到施美满家里聊天、吃饭。聊起这些学生的变化,施美满感到欣慰和满足,一种薪火相传的力量,从她老师的手上递给了她。
从自身来之不易的求学经历以及真正开始教书后,施美满深刻体会到农村孩子读书的艰难:“我回到了农村学校之后发现,作为一名小小的老师,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我还是想尽自己的力量,能教好多少孩子就算多少。”
2016年,市里来了通知,要选拔部分老师赴西藏支教。众人犹豫之际,施美满当机立断:到西藏去!
她的心里一直有个支教梦:“我在教育的过程中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是不是可以走出去,看看其他地方的教育,了解一下其他的边远山区孩子们的受教育情况?”她的心思还是着眼于如何更好投身乡村教育。
当时施美满的孩子刚上高二,正是准备高考、需要陪伴的关键时期,但她还是毅然决然出发去西藏了。
到了西藏后,施美满看到由于国家的积极投入,西藏的教育设备、设施、教学平台、学校建得很好,但教育的关键还是在人,教学理念、教学手段需要进一步提升。支教的一年,施美满主要负责上七年级的历史课,并以结对子的方式带当地青年教师在教学上一同成长。
她所带的西藏孩子们对中国古代历史非常感兴趣,每次在上课之前,就会早早地到办公室喊施美满去上课。想起这些过往,施美满历历在目:“每当看到孩子们对我们的历史求知若渴的样子,我的内心就充满了感动,觉得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虽然个人力量微不足道,但能够给当地孩子带来教育上的一点点改变,孩子高兴地叫我们‘广东老师’的时候,内心很有感触。”
但是,高原反应还是对她的身体造成了影响。在后面长达半年的时间里,施美满反复流鼻血,身上陆续出现毛病,最后不得不提前一周结束支教计划回家休养。但是一年后看到“广东省万名教师援疆支教计划”,她又按捺不住了。
当时,上级部门出于对施美满健康的考虑并不支持,家里70多岁的母亲也不放心。“山区的孩子读书更加不容易,我还是想出去看一下有什么能够尽到自己微薄的力量的。”听了她的话,家人也表示理解和支持。
这次,她担任阳江市支教队领队,带领11名教师奔赴新疆。
除了担任4个班的教学任务,她还主要负责教务上的工作。东西部教学理念和方式的碰撞,给支教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挂职支教学校的教务副主任时,施美满积极推动学校参与教学大赛,以赛促教,训练当地年轻老师的备课、课堂应变与创新等,改变他们此前随性讲课的状态,从而增强教学能力。此外,“广东老师”们还带领当地老师开展课题研究,立项21个课题,提升当地科研和教学效果。
施美满和支教老师们回来了阳江,还与当地老师保持联系,并不断收到他们的“喜讯”,比如参加教学比赛又获奖了,一些课题还在继续推进,受到地方认可,当时带的青年老师现在还会喊施美满“师傅”。
除了这些羁绊,施美满最想念的还是那些新疆孩子,想起他们教自己新疆话,教跳舞,从口袋里面掏出大大的囊,一边说着“这是我们家里做的,好好吃”,一边掰给他们吃……一想起这些画面,施美满心里总是暖暖的。
支教回来后,施美满还试着为两地的孩子建立联系。在“千校手牵手”的活动中,她推动塘围初级中学的孩子与新疆学生们进行视频、书信的交流,加深相互的了解。
如今,施美满的执教生涯就要满30年,她仍然扎根乡村一线,给乡村学生传播知识的火种,点燃希望。“像我们这些从事教育的老师,就踏踏实实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责尽心尽力,把每一个孩子都尽最大的能力去教育,就已经是尽到我们的责任了。”她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说。
朴素的话语和行动之下,是一颗永远为乡村孩子及其教育发展跳动的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