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县城,开始蜕变。
近日,工信部下属研究机构赛迪顾问发布“2024赛迪百强县”榜单显示,肇庆四会市以排名第87位的成绩,晋级百强县。这也是继惠州博罗县后,广东省第二个入选“赛迪百强县”榜单的县。
为什么是四会?在很大程度上,这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产业资源。
作为肇庆“东大门”、市域副中心城市,四会因境内四水会流而得名。从地理位置上看,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大西南的必经之道,也是肇庆接受珠三角核心区经济辐射的最前沿。
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并借助珠三角的辐射,四会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产业聚集,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动力。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四会GDP总量达到759.15亿元,在肇庆市处于领先地位,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2150.09亿元,占肇庆全市的46.7%。
四会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与当地积极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密不可分。在此机遇下,四会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将产业发展与城市提升结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串产成链
长期以来,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一大短板。为补足这一短板,2022年12月,广东开始实施“百千万工程”,以县域振兴为核心,推进强县促镇带村。
对一个城市来说,产业是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而“百千万工程”的核心之一,正是产业升级。借此契机,四会大力推进了新型城镇化,将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结合,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格局。
作为工业城市,早在10年之前,四会已基本形成以轻工业为主、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尤其是其金属加工产业,在华南地区颇有名气。与此同时,凭借着区位优势,四会还吸引了多家龙头企业入驻,促进了产业链的完善与延伸。
不过,尽管金属加工产业在四会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仍属于产业链下游和价值链的低端环节,科技含量相对较低,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有限。面对上述问题,四会着力打造金属深加工,并集中资源于“主导+特色”领域,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及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
汽车生产工厂 图源:图虫创意
多年的努力已初见成效,其产业也逐渐从矿冶、机械、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转向智能化、绿色化的先进制造业。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四会高端建材、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完成总产值384.6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高达83.6%。这不仅为四会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广东中部地区培养县域经济带来了很好的启示。
与此同时,四会有序推进广州增城区——肇庆四会市对口产业协作,高标准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已承接大湾区核心城市产业转移的制造业项目35个,增城区—四会市获评2023年度广东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工作优秀等次。
随着产业的不断壮大和集聚,这个城市也因此焕发新生。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四会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2.3%,在广东县中排名前列。
然而,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产业、资金等“硬实力”支撑,也离不开环境、服务等“软实力”的支持。在经济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方面,四会也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2023年其民生类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高82.4%。
“入圈”融湾
不可否认的是,“百千万工程”不仅促进了四会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还提升了其城镇化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在此过程中,随着广州都市圈的建设,无疑为四会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根据相关发展规划,广州都市圈范围包括广州、佛山全域,肇庆市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区、四会市,清远市清城区、清新区、佛冈县,土地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2022年常住人口约3257万人。
从总体发展格局上看,四会作为肇庆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承接广佛地区优质资源的外溢和非核心功能的疏解。
据了解,当前肇庆着力主动吸纳佛山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的资源及经验,提高先进成果转化能力,以市管起步区为要素集聚核心,联动市域关键产业平台,形成开放交互的产业生态,加快构建“广佛研发孵化+肇庆加速、落地”创新协作新模式。
从产业规划来看,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产业等新兴产业,是佛肇两地产业协同点。
航拍肇庆 图源:图虫创意
对肇庆来说,此次东南板块全部纳入广州都市圈,让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和产业协作有了更多可能。与此同时,随着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吸引着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不断向肇庆汇聚。
从地理位置来看,肇庆靠近广州、深圳,但位于广东省中西部、西江中下游,且多数地区属于山地丘陵,尚未形成完善的道路网络。
不过,随着横跨肇庆、佛山、广州、东莞、惠州五个城市的城际铁路开通运行,将极大地缩短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为肇庆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活力。
河海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奇洪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经济发展差距大,呈现东强西弱格局。再加上珠江西岸地处交通、产业承接转移的末端,东西两岸要素的流动不畅,就会导致经济失衡、区域一体化受阻。
“因此,广州都市圈的建设,以及城际铁路的贯通,不仅会加速大湾区内产业和技术的扩散,也有助于肇庆吸收来自广州和东莞的产业转移,从而拓展自己的产业链。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领域的流通,为肇庆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刘奇洪说道。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