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过,21世纪,中国将与世界分享管理奥秘。” 6月30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与云南邓荣霖教育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18(首届)中国管理模式全球论坛”上,金蝶集团创始人、中国管理模式50人+论坛联合发起人徐少春表示,过去我们一直向西方企业学习,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探索,中国企业、中国管理也应该拥有自己的哲学,“实践与探索中国管理模式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表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2010年开始,我国经济总量第一次超过日本,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财富世界五百强”企业中,中国上榜公司数量连续增加,2017年达到了115家,与美国的132家越来越接近。中国企业经历了凤凰涅磐式的变化和进化,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云南邓荣霖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李琦认为,非常有必要系统梳理40年来中国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创新模式,共同探讨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的未来发展。 IBM大中华区前董事长、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认为,中国管理模式已经在很多地方产生了影响力。例如,海尔在并购美国百年企业GE家电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人单合一”的管理理念,将员工和用户需求联系在一起。一开始美国公司管理层不以为然,只是嘴上说好;后来才认识到,像GE这样的巨头很容易染上“大公司病”,无法及时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以前的管理理论不见得100%适用。 “之所以要‘人单合一’,是因为外界变化太快了,企业再沿用原来传统的管理流程、理念,已经来不及应对变化的速度。企业领导者要对员工有更大的信任,授权给基层员工,激发他们的潜能和活力,用很小的、敏捷的方式发展。”钱大群引用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的话说,西方曾经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模式,在今天不见得是资产,也有可能是包袱;中国企业不见得有这些包袱,应该抓住机会引领时代发展。“中国思维的管理机制运用到GE家电后,诞生了新的活力。” “过去很多中国的大企业,尤其是央企,特别喜欢国外的企业管理软件。宁愿花上几亿元甚至几十亿元买国外软件,也不愿意买中国的软件,这让我感到很困惑。”徐少春说,他带着高管去贵州学习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的“心学”。经过反思,他发现以往的企业管理太复杂,决定带头“做减法”,大刀阔斧地改革传统的ERP(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全面转向“云端”,从而取得了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的成绩。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认为,所谓“世界一流企业”,是要在重要的关键经济领域或者行业中,长期持续保持全球领先的市场竞争力、综合实力和行业影响力,并获得全球业界一致性认可的企业。 “现在还没有证据表明,任何一家企业能确信在世界市场竞争浪潮中获得持续领先的竞争力,但是我们越来越接近了。”黄群慧说,从规模上看,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在规模上更接近世界一流企业,但要想成为真正的世界一流企业非常困难,“除非深化改革,走混合所有制道路。” 原中国人民大学工业经济系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工商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邓荣霖说,市场经济体制包含三个成分:消费者,企业,政府。“消费者构成了市场的核心,从企业管理来说,找到消费者就找到了市场。”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说,以华为、腾讯、阿里巴巴、海尔等为代表的中国企业,真正开始以其品牌出现在终端消费者心中,创造出除了自身价值之外的更广阔商业想象空间,甚至直接撼动了被垄断多年的传统资源性行业。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主持“2018(首届)中国管理模式全球论坛”。 本报记者 杜铭摄 (责编:胡达闻)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