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江口县太平镇梵净山脚下的寨沙侗寨,昔日破屋,牛棚,三两个独坐门前的老人以及遍地的牛粪如今灯火通明,游人如织,特色侗寨是它靓丽的名片——月上寨沙
20年前,梵净山村寨沙组村民夏德发凭力气抬滑竿挣钱养家,可谓是一把力气一分钱抬一个游客从山脚到山顶,7000多步台阶,每日200多元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一家生计
那时的寨沙,可以称得上是空巢村身体强壮的村民就到梵净山抬滑竿谋生,还有的村民外出打工,留守老人在家务农或照顾小孩
2009年,梵净山索道建成营运,依托日益火爆的梵净山旅游资源,江口县结合民族特色对寨沙侗寨进行集中打造通过采取政府投资,民众自筹的方式,拆旧立新,建成并完善了78户侗寨木楼,后山旅游公路,寨沙侗寨寨门,寨沙侗寨吊桥,寨内2500平方米的大型文化广场,民族风情表演场,侗家钟鼓楼,侗家食坊和1500米长3米宽的流水景致,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
2011年,一个全新的寨沙侗寨呈现在梵净山脚下,从此,村民们开始奔上小康大道。
去年我把房子租出去,挣个‘清闲钱’每年9万元的租金将自家的房子租给了外地客商,当上了‘包租公’,清闲了许多
寨沙共75户,9户自己经营,66户都是出租房屋,一年的租金在6万元至13万元不等,寨沙的村民算是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国际山地旅游联盟秘书长何亚非在主旨演讲中强调,新时代的旅游发展需要绿色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如今,寨沙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文化活动,挖掘特色民族文化内涵,梦幻梵净山大型实景演出,踩歌堂侗族歌舞表演,篝火晚会等丰富多彩的节目,吸引来自国内外的游客留住,游客对梵净山旅游品质给予很好的评价。
伴随着梵净山旅游发展越来越好,村民不再四处奔波,大部分都回乡创业,寨沙村民通过自主经营,房屋出租和就近在生态植物园,佛教文化园,三特公司,宾馆酒店等务工,人均收入22000余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江口县依托梵净山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品牌,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兴村富民成效显著,仅太平镇旅游从业人员就达1.2万人,绝大部分村民告别了四处奔波,千里相隔的务工现状,在家门口做起了小生意。“旅游特别是山地旅游要在可持续的基础上享受生态红利,在生态资源和人民需求之间创造一致性。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