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属性确实偏于宏观,说到底,各地基金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的人。多位受采访对象据其日常感性观察,对记者道出了他们眼中具体的公募区域差异。
以品牌营销为例,某中型公募内部人士直言,上海公募的主要特点是“高大上”“国际范”,“如果基金圈出现吸引眼球的动作,大概率是出自上海的公司。”比如在品牌营销方面,上海基金公司的视觉效应会更好些,它们会使用小剧情嵌入视频中,拍出明星大片的感觉,但有时候也会拍得太过,变得花里胡哨。
与上海的“高大上”相比,深圳公募就显得相对“草根”一些。“除了南方、博时、招商、鹏华等老牌公募,深圳多数公募的‘草根’特征较为明显,这倒是和深圳这个地方很契合。这些公募大多是创业型公司,深圳地域的包容性和税收优惠、营商环境等是吸引他们落户的主要原因。近年兴起的前海基金小镇等项目,都是这些‘草根’公募和地方发展协同的结果。”
北京公募方面,从业者感受到的最直接优势,就是“对政策更敏感”。北京某公募内部人士表示,这可以在日常运作中更好地领会监管精神,发行产品时与监管机构的沟通也会更顺畅,比如纸质批文的领取更便捷,所以部分基金公司即使总部不在北京,也会将产品设计的部门设在北京。该人士还说到,北京基金公司的股东方大多位于北京,如华夏基金的股东中信证券、工银瑞信的股东工商银行以及泰康基金的股东泰康资管等,均坐落于此。“鉴于此,在股东方能够给予销售层面支持的背景下,若将基金公司设立在北京,基金销售渠道的沟通与拓宽更具便利性。”
此外,京沪粤三地公募的投研氛围,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基金圈内某位资深人士对记者说,上海公募数量的全国占比接近一半,投研圈的互动氛围很好,平时下班和周末的交流比较多,各种沙龙等活动也很多。相比之下,深圳公募比较草根,投研圈的互动比较少,基本是各搞各的,基金经理投资也不看啥大思路,主要是钻研个股,以自下而上的调研和基本面研究为主。北京方面,因为高校、部委等资源丰富,宏观消息会对基金经理的投资有较大影响,因此整体的投资框架会偏向于自上而下或者是上下结合。
“上海在历史上就是远东金融中心,如今也是外资机构聚集地,外资公募自然会往此靠拢。有些合资转外资的公募,未来有可能会搬来上海。但和其他外资机构一样,外资公募也存在水土不服现象,有些公司近年基本处于业务停滞状态,主要原因除了不适应本土商业环境,投资思维也和国内机构不太一样。外资投资风格主要分两类,一是主动性的集中持股(有别于策略单一的大规模基金的被动持股),二是低波动。不过,这几年业绩好的基金,大多具备均衡和轮动特点,这是外资公募难以做到的。”上述某中型公募内部人士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