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号好吃,又甜又脆!”“7号也不错,口感嫩,汁水足!”“26号风味浓郁,但口感有点硬……”当面前摆放一二十个青菜品种,只通过在清水小火锅里涮几下,你能一一品出它们的不同味道吗? 5月12日,上海首届优质青菜品鉴会在市农科院举行,来自全国的蔬菜育种专家和上海的农技人员、市民代表一同对28个青菜品种进行了外观、安全指标、营养成分、口感风味等方面的综合品评。 最终,上海绿望合作社选送的“华王”品种获得了金奖,上海百蒂凯蔬果合作社选送的“华王”品种获得了最受市民欢迎奖,上海百欧欢公司选送的“新海青”品种获得了最佳品质奖。 “上海青菜”已在全国播种200万亩 “青菜,是上海地区最大众化的绿叶蔬菜。民间有谚语‘三天不食青,肚里冒火星’。”市农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前,本市正在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农业品牌建设成为提升农业竞争力和提高效益的重要抓手;依托优质品种,创立优质品牌,是农业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过去几十年来,上海市农科院等单位育出了一批“上海青菜”系列品种,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但遗憾的是,市场上叫得特别响的本地青菜品牌还没有形成,“举行首届上海优质青菜评鉴会,就是为了向市民推荐优质青菜的生产基地和品种,进而助力打造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 青菜,又名不结球白菜、小白菜,古名为“菘”,起源于中国,栽培历史悠久,始于公元5世纪,如今已逐渐成为世界性的蔬菜。 作为周年生产和供应的大众化蔬菜,青菜主要种植面积分布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上海地区年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次,其上市量占全市蔬菜总上市量的35%,其中,6~9月份青菜的生产和供应占相当大的一部分。 上海青菜品种选育有着悠久历史。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上海市农科院在全国率先进行本地青菜品种的选纯复壮,通过广大育种工作者和生产者的共同努力,陆续推出了“红明青菜”、“矮抗青”、“新场青”、“新夏青系列”、“长征系列”等优质青菜品种,共同组成“上海青菜”系列品种,在海内外都有较高的知名度。 如今,这些青菜品种在上海及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得到推广应用,种植面积已超过200万亩,选育品种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需求的变化,催生出了各具特色的青菜新品种 有关专家指出,当前,在蔬菜数量已基本稳定保障的情况下,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从“有菜吃”向“吃好菜”转变,菜首先必须要安全,进而要新鲜、好看、好吃、有营养,并针对不同的烹任方法,希望有个性化针对性的产品…… 这些新情况、新变化,就要求生产者要从只关注产量、抗性、耐储运性,更多向好吃、营养、个性化转变,要针对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品种。同时,在栽培方式上,要改变过去施化肥、打农药、单纯追求产量增长的生产方式,多生产绿色有机食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提升经济效益。 因此,以市民需求为导向,以农业科技为支撑,上海的育种家们不断提高青菜品质,创制出了一大批新的种质资源,培育出了具有不同生态型和功能型的杂交青菜新品种。 过去,日本杂交耐热青菜品种“华王”,几乎一统上海夏季青菜市场。但如今,上海农业科学院、申耕农业的育种家们已育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夏青系列、长征系列等耐热青菜,不仅解决了夏季淡菜的问题,也打破了“华王”一统天下的格局。 春季是万物开花的季节,青菜也不例外,抽薹开花是自然规律。上海的“四月慢”和“五月慢”是优质的耐抽薹品种,如今科研单位更育成了“艳春”和“艳绿”耐抽薹杂交新品种。 功能性的青菜新品种,比如紫色叶片青菜“紫衣”,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癌和消炎作用等…… 2017年,上海农业提出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三年规划,绿色生产成为今后蔬菜生产的主旋律。抗病虫害、少用农药化肥,成为青菜育种和栽培技术的研究方向。 上海“菜篮子”建设30周年成果丰硕 2018年是上海市启动菜篮子建设30周年。 30年来,上海本地生产的绿叶菜品种不断丰富,主要涉及绿叶菜类、白菜类和葱蒜类三大类,有青菜、鸡毛菜、杭白菜、菜心、芹菜、米苋等20余种。在上海地产绿叶菜上市量的构成中,青菜、鸡毛菜的比重最大,约占地产绿叶菜上市量的45%。 近年来,市郊常年菜田面积稳定在50万亩,其中“夏淡”绿叶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1万亩,本地绿叶菜的自给率稳定在80%以上,以青菜为主的绿叶菜价格总体上处于稳定可控范围。 这些年来,蔬菜设施投入不断增加。1988年上海市“菜篮子”建设启动以后,本市蔬菜的保护地设施开始得到快速发展。1990年,全市大棚栽培面积1.6万亩。2005年起,本市开始重点推广装配式钢管塑料大棚,进一步提升绿叶菜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能力,到目前全市保护地设施菜田已达16万亩。同时,上海陆续建成全套育苗设备的工厂化育苗基地,平均出苗率提高10%以上,节约用种100%以上。 “菜篮子”工程建设以前,上海蔬菜生产以露地为主。“菜篮子”工程建设以后,随着保护地设施的发展,蔬菜露地栽培的面积逐渐减少,从95%下降到50%-60%,茄果类、瓜类等蔬菜基本上都进入保护地设施栽培,2005年后,部分绿叶菜也开始进入设施生产,如青菜、生菜、菠菜、草头等,为稳定和丰富市场蔬菜供应发挥了巨大作用。 本市还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确保产品安全。199年,上海市政府开始对蔬菜生产上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补贴,同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明文规定在蔬菜上禁止使用甲胺磷、氧化乐果、杀虫脒、三氯杀螨醇等5种高毒农药。如今,本市构建了 “三诱(灯诱、色诱、性诱)一网(防虫网)”和科学用药为主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应用面积超过6万亩,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农药在郊区实现了全覆盖。 农民年龄老化严重,迫切需要提高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近5年来,本市通过“绿叶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完成了自土壤深翻、开沟、起垄、播种至切割式采收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机械引进消化吸收试验,推广应用了18套机械化装备,建立并推广鸡毛菜小型机械、叶菜(青菜、米苋、茼蒿)全程机械化作业规程和生菜机械化移栽生产技术规范3个,为适合上海地区绿叶蔬菜生产操作提供了全套综合农机具类型和技术操作参数。 2017年,全市推进了17家蔬菜机械化示范点的建设,2018年有望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目前,上海蔬菜的机械化率已达到45%,今后将不断得到提高。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